为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桥梁,推动生命健康领域与食品科技产业深度融合,11 月 21 日,生命健康学院 “学术活动月” 系列报告在 19-327 会议室重磅推出两场益生菌领域高水平专题报告。中国海洋大学张兰威教授以 “肠道菌群及其益生菌与人体健康” 解锁微生物与健康的深层关联,公丕民副教授围绕 “益生菌:起源、功能与产业化技术” 解析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两场报告立足学术前沿、锚定产业需求,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科学深度与应用价值的学术盛宴,彰显学院在生命健康领域科研育人与产业服务的双重担当。
解码肠道微生态:益生菌研究赋能健康中国战略
首场报告在师生的热切期待中开启,主讲人张兰威教授长期深耕益生菌与功能性乳品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科研成果丰硕。截至目前,他已成功授权发明专利 35 项,培育并注册功能性菌株48 株,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更为我国益生菌产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

报告中,张兰威教授以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需求为出发点,系统阐述肠道菌群作为 “人体第二基因组” 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抵御病原体入侵、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他结合自身团队在功能性乳品研发、传统发酵食品代谢调控中的实践案例,揭示益生菌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强调益生菌研究对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整场报告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深度解读,也有对产业实践的前瞻思考,为师生构建起 “基础研究 - 技术研发 - 产业应用” 的完整认知体系。
打通成果转化链:益生菌技术激活产业创新活力
公丕民副教授的报告聚焦益生菌产业化核心议题,为师生打开科研成果落地的新视野。作为深耕益生菌领域的青年学术骨干,公丕民副教授凭借在功能性乳酸菌开发、乳蛋白抗原性消除等方向的突破性研究,荣获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其与汤臣倍健、伊利乳业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成果,成为科研服务产业的典范。

报告中,公丕民副教授以益生菌的发展历程为脉络,从微生物资源筛选、功能验证到产业化生产工艺优化,完整呈现益生菌技术研发的全链条。他重点讲解功能性乳酸菌资源开发的创新方法,深入分析益生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痛点与解决方案,尤其对如何平衡益生菌活性与产品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产业关键问题展开详细阐述。同时,他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分享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实践经验,鼓励师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创新,为益生菌产业注入新动能。
两场报告后,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围绕益生菌临床应用、产业标准制定等问题与专家深入探讨,思维碰撞间迸发创新火花。此次益生菌专题报告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师生洞悉了领域前沿动态,更搭建起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沟通桥梁。未来,生命健康学院将持续聚焦学科交叉热点,以高水平学术活动推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