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董丽教授来我院开展 聚焦干细胞研究与科研教学创新学术活动

发布者:生命健康学院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为拓宽师生学术视野、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2025115日下午,我院特邀山西大学知名学者董丽教授举办题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疾病应用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战略意义与应用突破展开。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系师生代表到场聆听,活动由学术副院长刘骕骦主持。

董丽教授是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致力于传染性疾病病因学和防治技术研究。近5年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山西中央引导地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省留学归国人员人才项目,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参编/参译医学专著3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兼任中国防痨协会潜伏感染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防痨协会老年结核病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学会青年委员、山西省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 主任委员等,获得2019年“三晋人才”支持计划优秀计划人才。

讲座中,董丽教授围绕间充质干细胞(MSCs)这一国际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系统阐释了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等核心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MSCs在结核病的临床转化潜力。她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数据,揭示了干细胞治疗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挑战与突破路径,强调“基础研究需紧密结合临床需求”的科研理念。“间充质干细胞不仅是‘万能细胞’,更是连接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董丽教授的讲解既具有学术深度,又贴近实际应用,引发师生热烈讨论。

讲座结束后,董丽教授与制药工程系教师代表展开“示范性课程建设经验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撰写指导交流会”两场专题交流活动。在示范性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她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从教学目标分层、实验环节创新到考核评价改革,提出“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实践”的具体方法,并针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建议通过校企合作案例库建设提升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董教授的经验为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了宝贵参考。

随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撰写指导会中,董丽教授结合自身多次成功申报经验,从选题创新性、研究基础凝练、技术路线逻辑性等关键环节入手,逐项解析申报书撰写要点。她特别强调:“科学问题需源于实际需求,研究方案要突出技术突破点,团队协作与前期预实验数据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现场互动频繁,教师们收获颇丰。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干细胞领域的学术盛宴,更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赋能,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我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