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护理学科建设,提升师生科研创新与论文发表能力,生命健康学院学术月系列活动持续推进。10月28日,学院特邀锦州医科大学李红玉教授与戴红良副教授,分别围绕“老年慢性病患者整合幸福感模型的构建”及“护理研究工具的心理测量学评估”开展两场专题讲座。生命健康学院领导班子,产业学院合作单位教师代表,护理系教师和学生代表广泛参与,会议由生命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李晓瑛主持。

李红玉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部护理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她结合自己完成40余项科研课题的丰富经验,系统讲解了从理论构建到实证研究的完整科研路径,重点分享了如何在老年护理与慢病管理领域中发掘创新选题、设计研究方案,以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她还以自身团队成果为例,鼓励师生立足中国实际,开展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护理研究。

戴红良老师带来题为“护理研究工具的心理测量学评估”的学术报告。戴红良为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现任锦州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他结合自身多年评审与论文发表经验,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深入讲解了量表开发与验证中的关键环节,并特别分享了SCI/SSCI论文投稿的实用技巧与常见误区。现场笑声不断,互动频繁,戴教授以生动案例解析如何有效回应审稿意见、提升论文接收率,为在场师生在高质量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两场讲座分别从研究方法与论文发表、理论构建与科研实践等不同角度,为师生提供了系统而深入地讲解,现场交流热烈,学术氛围浓厚。生命健康学院学术月后续还将推出多场高质量学术活动,持续推动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助力学院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