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10月29日上午,湖州学院生命健康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沙龙”博士专场首场报告在19-317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生命健康学院学术副院长刘骕骦主持,聚焦绿色合成与催化材料前沿领域,吸引了学院师生代表踊跃参与。
绿色催化合成:药物制备的新路径
上午9:40,首场报告由王鋆博士主讲,题为《吡咯烷酮类药物及中间体的绿色催化合成研究》。王鋆博士系统介绍了吡咯烷酮类药物在医药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围绕绿色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展开深入讲解。她通过详实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展示了绿色催化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潜力,为药物绿色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从电催化到光催化:纳米材料的跨领域探索
随后,刘迪博士以《从电催化到光催化:我的纳米材料设计之路》为题,分享了其在纳米材料设计方面的研究历程。刘迪博士从电催化研究出发,逐步拓展至光催化领域,系统阐述了不同催化机制下的材料设计理念与实验进展。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展现了青年科研人员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活力。

铌基材料电催化:清洁能源与环境污染控制的新策略
第三场报告由彭小革博士带来,主题为《铌基金属氧化物电催化制备H₂O₂和O₃及其现产即用研究》。彭小革博士聚焦于铌基金属氧化物在电催化过程中的高效性能,详细介绍了其在过氧化氢和臭氧制备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现产即用”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报告内容前沿、逻辑清晰,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

在每场报告后的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问,就催化机理、实验设计、应用前景等方面与三位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本次“青年教师科研沙龙”博士专场不仅展示了生命健康学院青年博士教师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思维,也为师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学院的科研活力与创新潜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推动科研合作与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与学院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