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2-11

发布者:生命健康学院发布时间:2022-11-22浏览次数:11

廉文荐


(2022-11)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2年11月



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 增强历史主动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大会的主题,这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伟大号召,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艰苦奋斗,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只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面对更加光荣的使命、更加艰巨的任务,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全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上,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狂风暴雨,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实践告诉我们,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紧要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前进道路上,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我们才能铸就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使命担当,既是对全党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郑重提醒。

这份清醒和坚定,来自历史的镜鉴。从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看,一个政党取得政权后,因地位的改变、权力的腐蚀和利益的诱惑,往往会丧失进取精神和斗志,滋生消极怠惰情绪和腐化腐败现象。一些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的政党,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容易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有着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秉持这种时刻防范被瓦解、被腐化危险的朝乾夕惕,面对百年风霜雨雪,我们党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磨难面前百折不挠,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伟业。

这份清醒和坚定,来自现实的考验。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长期执政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世所罕见、史所罕见,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对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夺隘之辛,极易与担当精神缺乏,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腐败滋生土壤仍存等问题交相滋长,影响执政使命的践行,危害执政根基的巩固。因此,党面临的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肩负的任务越是艰巨繁重,就越要及时解决自身问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这份清醒和坚定,还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我们党历史悠久,党员规模庞大、党组织数量众多,且长期执政,有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独有难题。历史悠久,意味着底蕴深厚,也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规模庞大、党组织数量众多,意味着队伍壮大、代表广泛,也对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纯洁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执政、承平日久,意味着经验丰富、根基扎实,也对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严以治吏、防腐戒奢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归根结底,我们党的独有难题就在于回答好、解决好“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个根本性问题,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长期存在的条件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百年栉风沐雨、淬火成钢,我们党始终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围绕管党治党进行了曲折艰辛的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新时代10年的革命性锻造,我们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摒弃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继续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常用“三盆水”

 

有人曾形象生动地说,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的形象树正,有必要常用好“三盆水”;第一盆是用凉水冲头,保持头脑清醒;第二盆是用肥皂水洗手,保持清正廉洁;第三盆是用热水泡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头脑清醒是树好形象的基础。不少同志对这一点认识不够清楚。有的工作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自以为什么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干的,离开了他地球就不转了;有的职务一提升就自以为本事立马长了许多,于是摆架子、长脾气;有的工作、仕途一顺利,头脑就发热,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随之增长,抓工作脱钢离谱,搞建设心浮气躁,谋全局顾此失彼。有清醒的头脑,才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会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凉水可以洗脑袋,也就是要学会辩证思维,做到春风得意不忘形,功成名就不摆谱,位高权重不专横。
    清正廉洁是树好形象的前提。公生明,廉生威。人民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一要干净,二要干事。干净了就有威信,就有人拥护,就能干成事。常用肥皂洗手,洗掉手上不干净的东西,有助于正常用好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用肥皂水洗手,既不能怕麻烦,也不能怕伤了自己的细皮嫩肉。走过场,做样子,表面上看手上的脏东西洗掉了,其实病菌还在。用肥皂水洗手,难在经常,贵在坚持。陈毅同志诗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员干部应经常查看自己的手是否干净,唯其如此,才能得民心、立威信、树形象。
     精神状态是树好形象的保证。俗话说得好:每天烫烫脚,胜过吃补药。累了一天,感到疲劳和困乏的时候,用盆热水泡一泡脚,可以活血化淤,提神解困。同样,干工作就会有付出,就会有奉献,这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支撑。可我们有些同志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有的遇到困难就叫苦,遇到矛盾就绕道,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遇到一点委屈就满腹牢骚。没有耕耘的艰苦,就没有收获的喜悦;没有拼搏的艰辛,就没有成功的享受;没有创新的艰难,就没有发展的突破。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历尽磨难心不改,抖擞精神重上阵,方能显出真正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

来源:《党的生活》杂志

 

 


欲善终当慎始

 

近读“白袍点墨”和“轿夫湿鞋”二则故事,感触良多。

一则讲的是: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都不怕,反倒怕那些人不高兴?山云接纳了郑牢的建议,在广西做了十年清官,廉洁操守始终未变。

另一则说的是:明代张翰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翰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翰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此后,他一直严谨从政,清廉为官,官至吏部尚书,名留青史。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和“轿夫湿鞋,不复顾惜”这两个故事,旨意是初之不慎,后患无穷;既能慎始,必能全终。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慎始”,是古人修养身心、完善人格的一种自省和防范。《礼记·经解》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慎始,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一经发现不良思想苗头和出格行为,便自觉积极地制止,避免误入歧途。“曹鼐不可”的故事就是典范。《续太平广记·厚德部·曹鼐》有载:“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扑盗,获一妇,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曹鼐经得住诱惑,保全了名节。

苏轼《思治论》中有言:“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倘若不能慎始,就会一失足成为千古恨。“一钱罢官”的教训颇为深刻。大意是:康熙年间,吴生因贪掉在地上的一枚钱,被一老者发现。后来,吴生应试合格,被选派到常熟任县尉。当按例谒见巡抚时,被罢官。原来当年那位老者,就是江苏巡抚汤默庵。“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吴生抵不过诱惑,葬送了前程。

没有“慎始”,何来“善终”?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变为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就是因为没有把好“慎始”关,都“悔不当初”。涓流不止,溪壑成灾。面对“盛情”,不可让“恭敬不如从命”占上风,一旦心存“一次不要紧,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第二次、第三次……就接踵而至,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次守不住,次次做让步”的怪圈,一步一步越过雷池、滑入泥潭,最终难免栽跟头,甚至毁掉人生。

“守身如玉当慎初”。党员干部需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敢于说“不”,慎独、慎微、慎欲,坚守第一道“防线”,严把第一道“闸口”。惟有如此,才能“浪击身不斜,沙打眼不迷”。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杂志)



不妨多点“耐心资本”

 

上世纪80年代,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有一场让人震撼的演讲。

在演讲台上,悬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台下请上来的年轻人,用大铁锤使劲敲击,铁球都纹丝不动。霍普金斯却拿出一个重量不足50克的小锤,每4秒一次,敲击了一个多小时,铁球终于动了起来,越荡越高。而全场3000多个听众,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不足300人,听到了这场只有一句话的演讲:

“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耐心”二字,确实难能可贵。不独是在个人的成功之路上,社会建设中同样如此。相比急功近利的投入、焦虑浮躁的行动,以耐心涵养水源,或许能得到更扎实、更长效的回报,比如扶贫,比如公益。

有人曾提出“耐心资本”的概念——不以短期效果和回报为目标,而是期待对社会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改良他人的生存状况。不急于求成、不过分关注眼前,这样的耐心资本,让人想起跑马拉松,科学地分配体力、持续而稳定地努力,比一口气冲刺却无后劲儿,更能出效果。

耐心资本,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首创“置义田”。他在家乡附近购置了千亩田地,用来救助家族中的“困难户”。田地能种粮,不是“一锤子买卖”,可谓“土生金,无尽藏”。换个角度看,这样的赈之以田、助之以地,也是投入的耐心资本:看起来虽然不多,却是一种可持续产出的资源,反而能取用不竭。

更重要的是,付出耐心资本,收获的可能是“社会资本”——无形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支持等等。耐心的、持续的投入,带来尊重和信任,提升了能力,聚合起人心,最终改变风气、形塑价值,激活社会的内生动力。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脱贫攻坚,还是社会助力的公益慈善,耐心资本,一定会有更深层的产出潜力。

不过,正如那位推销大师所说,成功需要有耐心去等待。现实中,不少时候我们缺乏耐心。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停留在发钱、发物的水平,今天脱贫了,明天又返贫;一些组织为了博取眼球,做公益变成了作秀,大堆的人民币、奢侈品,堆不出真正的爱心。在这样一个快时代、躁时代,在这样一个讲求影响力、回报率的时代,耐心资本更显难能可贵。

无论是扶贫、养老,还是赈灾、救难,都需要长期关注、持续投入。每一次的效果或许没那么显著,但说到底,是放眼长远,追求“总体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滴水穿石,付出的又何尝不是耐心资本?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世间很多的事情需要厚积薄发、耐心等待、久久为功。恰如愚公移山,纵然没有感动神仙来移走两座大山,按照愚公的路线图,一铲接着一铲挖、一代接着一代干,也总会有“开门不见山”的那一天。

(来源:人民日报)


收口

 

一件瓷器的诞生,从选矿采土到检验入库需历经整整72道工序,而在所有工序中,最为关键的是练泥、造型、绘釉和烧制四大环节。
    堪称精品的瓷器,当是工艺考究、器形完美、釉彩莹润,传达出的视觉美、意境美直抵人心。瓷器的鉴赏也是先从造型开始的,然后推及胎土、釉质、画风、包浆。令人赏心悦目的瓷器,无一不是造型精湛绝伦,通体玲珑雅致。
    说起来,瓷器的造型并不见得有多难,无非将经过踩炼糅合的陶泥放在缓缓转动的机轮上,用双手拉坯、放坯,制作出各种瓷坯器形。一个毫无基础的门外汉,只需练上两三个月,一样能做得有模有样,惟妙惟肖。
    不过,造型工序很费时间,慢工才能出细活,陶泥在工匠手中或拉或揉或按或挤,至少要在机轮上转上千圈。临到结束,工匠双手在瓷坯收口处轻轻一抹,机轮转动两三圈后便戛然而止,瓷坯器形跃然而出。
    然而,这最后一抹大有讲究,必须做到一气呵成,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只可惜技艺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大功即将告成之际,也是工匠精疲力竭、心躁难耐之时,倘若静不下心,凝不住气,定不了神,稍一放松收口就会薄厚不均,凹凸不平,好端端的的瓷坯就成了废品、次品,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马未都曾经说过,器口边缘做得周正温润、光洁平整的瓷器,才有资格登入大雅之堂,所以,不管陶泥用料有多么高级,也不管釉彩绘画有多么绚丽,更不管造型设计有多么精妙,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机轮上最后几圈的断然收口。
    这句话很值得玩味,不光是在说制瓷,也是在说做人。

(来源:《知识窗》杂志)

 

 

 

每期一言】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房彦谦